8纵在辽沈战役中表现怎样?为何战后人员大调动、副团长当伙夫

辽沈战役是场具备重大战略意义的决战。经过此役,解放军在兵力上首次超越了国军,取得了一场值得庆祝的胜利。因此,参战部队均会受到嘉奖。

然而,东野第8纵队经历了重大牺牲后,其局势却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纵队的司令员以及主力团团长均发生了更替,副团长更是被降至最低点,被安排至炊事班担任伙夫一职。那么,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了这一切的变化?

谈及此,这并非八路军第八纵队首次更换司令员。早在1948年3月,段苏权已接替黄永胜的职务。这两次司令员的变动,背后反映了野战军内部存在的某些问题。

8纵是由原冀热辽地方部队升级为野战军的,冀热辽在日本投降之初本在晋察冀军区管辖下,没有第一时间隶属东北。

奈何1947年张家口战役后,冀热察辽这一大块无法跟晋察冀进行直接联系,中央就将其协调划归东北。

就历史的发展来看,冀热察辽地区与第一批出征的部队在远近亲疏关系上略显疏远,而与华北地区的联系却源远流长。

黄永胜司令虽然籍贯冀热察辽地区,但对林总的领导方式情有独钟。自划归东北后,他一直追随林总行动,与老部队的协调配合相对较少。他在战场上更偏向于跟随林总的指挥,表现出极高的忠诚和信任。

林总最初并无更换人员的打算,然而黄永胜却出现了作风问题,引发举报。鉴于此情况,司令部无奈之下只得安排段苏权来接任第八纵队的指挥工作。

关于东野内部的人事变动,表面上看似只是一场司令员之间的纷争,实则揭示了内部存在的“山头主义”和“本位主义”问题。林总在此次人员更换中,似乎带有一定的被动色彩,这导致他对段苏权的印象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。

在攻打锦州的过程中,八纵队连续三次出现失误,这使林总的内心越发感到失望与不满。

在清理外围区域的同时,八纵队原本正在锦州东北方向执行歼敌任务,然而,东野总部突然发来紧急电报,指令他们迅速前往封锁机场。

8纵最早接到电报的参谋长黄鹄,由于接连作战比较辛苦,过了4个小时他才将电报送到司令员段苏权手里。

接到命令后,段苏权感到十分困惑,因为命令仅提到了封锁机场,却未明确指出具体是哪个机场。当时锦州拥有两个机场,其中一个位于城北方,已经废弃不用很长时间了;而另一个则位于城西北,目前仍在正常运营使用中。他不得不开始思考该如何应对这一模糊的指令。

关于该废弃机场,由于其临近且使用状态已停止,若对其采取封锁措施意义并不大。但如果我们的目标指向活跃的机场,那么就必须跨越九纵的防线才能抵达。然而,为何野战司令部会选择走更远的路线而非直接前往更近的废弃机场?这其中有何战略考量或特殊原因?

段苏权心生疑惑,经深思熟虑后谨慎致电询问:首长,关于两座机场的占领任务,应指向何处?接到此电报后,刘亚楼在司令部情绪激动,怒斥之余决定不再理睬第八纵队,转而直接命令第九纵队攻打新机场。

经过来回的延误,国军成功空降了两个团。尽管最终转危为安,但事后上级对此表示不满。毛泽东主席致电指出,大军作战期间,军令必须更加严格。第八、第九两个纵队延误两天封锁机场的行为应当受到批评。此次事件提醒我们,在军事行动中,严格遵守命令、确保行动迅速至关重要。我们必须引以为戒,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。

因为段苏权的那封电报,刘亚楼还回过一句:你们8纵吃饭是用鼻子吃还是嘴巴吃?

此话迅速传开,让8纵上下都憋了一口气,急切想要证明自己。然而,很快他们又迎来了第二次被批评。

作为主力部队,其重要性不容忽视,上级部门不可能轻易放弃其使用。因此,很快第八纵队接到了新的任务,目标是小紫金山,必须将其攻克。

此制高点占据沈阳至锦州铁路的必经之地,占领此地,即能遏制沈阳方向援兵前往锦州的路线。八路军第八纵队士气势如虹,勇往直前,攻坚克难,迅速夺取小紫金山阵地,并立即向野战军司令部报告战果。

此次主攻的是8纵23师68团,团长张峻岚,副团长韩枫,打了胜仗后,大家感觉长舒胸中郁气,团长和副团长带着大部队撤下阵地吃饭休整,只留了8连驻守。

出乎意料的是,敌人利用空袭的机会发动反攻,小紫金山不幸再次失守。

紧要据点反复易手是很正常的事,可8纵觉得刚刚把捷报发上去阵地就丢了,太不光彩,就决定暂不上报,等重拿回小紫金山再一同汇报。

出乎八纵意料的是,他们未将这一重要信息向上级报告,但敌军已经知道了他们的秘密行动。锦州的守军为了鼓舞士气,广泛利用广播媒体宣称他们在小紫金山地区成功抵御了共军的进攻,取得了重大胜利。

东野司令部通过电台监听到这一信息,最初还不相信,结果一查发现真的丢了,司令部众领导大为生气,政委罗荣桓跑到8纵督战,个多小时后终于让阵地稳定在我方手中。

这件事8纵确实存在侥幸心理,为了不被批评选择暂时隐瞒情况,结果就遭遇更严厉的批评。大兵团作战如果每个纵队都抱有此类想法,那军队还能令行禁止?

鉴于当前仍处于战时状态,军方高层尚未正式撤职段苏权,但内心已有这样的想法。

在对锦州外围进行全面清扫之后,野战司令部重新为各纵队部署了作战任务。其中,第8纵队的任务是从东向西展开进攻,负责攻打敌方防御最为严密的城东区域。此次调整作战任务的决策,充分展示了野司对于战场的精准把控和高效指挥,同时也彰显了第8纵队英勇善战、不畏强敌的战斗精神。

林总在布置任务时强调:你们第八纵队的使命是坚决牵制敌人。承担更多的炮弹攻击,即意味着你们的任务执行得更为出色。由此可明确,第八纵队需面对最艰巨的挑战。

纵队里面在讨论进攻方案时,有人提议可将突破口选在城东北角,这样距离2纵、3纵都比较近,如进展不利能很快得到支援。

段苏权对此表示反对,他明确指出,野战军司令部已经明确了我们负责钳制任务。选择东北角作为主攻方向,虽然对我们纵队有利,但无法吸引敌人的注意力,这可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。因此,经过慎重考虑,最终决定让第8纵队主攻敌人防守严密的中纺工厂。

在关键的战役节点,1948年10月13日这一天,我军第八纵队为了迷惑敌军,独自向锦州发起了猛烈的进攻。从黎明时分开始,历经漫长的战斗,直至下午四点,预定的阵地被我们成功夺取。

在战斗中,第八纵队承受了巨大的牺牲,其中包括团长张峻岚等多位英勇的指挥员不幸牺牲。他们失去了宝贵的小紫金山阵地。

因八纵展现的勇猛,使得国军守将范汉杰误判城东为解放军主攻方向,因此他迅速调遣大量部队及武器至该地。这一行动为次日的攻城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
在第十四日的上午十点钟,总攻击开始了。虽然其他方向的进展得益于炮火支援较为顺利,但第八纵队所处的战线却陷入了激烈的战斗。因为敌人已在城东设立了众多的碉堡和工事,使得防御极为坚固。面对这样的情况,第八纵队仅拥有的五门大口径山炮难以对其造成有效打击。战斗形势严峻,第八纵队的士兵们必须发挥出超凡的勇气和毅力,才能突破敌人的防线。

之前,总预备队第一纵队的炮兵团被借调给第八纵队以提升火力支援。然而,由于道路泥泞不堪,炮兵团无法及时到达指定位置。因此,第八纵队只能采取近距离爆破的方式,这导致时间被大量延误。

最终,所有攻城部队均已抵达锦州,但第八纵队仍在激烈战斗。这一情况被司令部报告给中央,特别指出第八纵队的进展:“除第八纵队外,全线实现突破!”

战后,8纵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批评,段苏权因此被调离,由黄永胜接手。同时,副团长韩枫因丢失小紫金山而被迫降级为伙夫。这一变动反映了当时严峻的形势和军队纪律的严肃性。虽然遭遇挫折,但8纵仍然需要面对挑战,继续前行。韩枫的降级也提醒我们,无论在何种情况下,责任担当和执行力都是军队成员必须具备的品质。

尽管他们的职务后来得以恢复,但那次突如其来的调离仍是他们军旅生涯中难以忘怀的遗憾。

段苏权对8纵内心是有愧的,晚年他逢人便说8纵在辽沈战役的功劳,不厌其烦。当问及原因,答曰:8纵牺牲了6000多人,吸引敌人近一半的火力,不讲讲,不好见他们。